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一、流动站概况
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流动站在原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基础上获批于2019年,依托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博士授权学科,涵盖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环境保护与修复、农业生态与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微生物五个二级学科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站现有合作导师14人,其中获得国家“长江学者”称号、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龙江学者”及“青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各1人。
拥有寒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理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科技厅黑土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教育厅寒地黑土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东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可为博士后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学术环境等科研条件和博士后日常经费、住房等后勤保障条件。2011年以来,本学科导师指导生态学专业毕业博士生19名,在读16名;出站博士后7名,在站16名。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其中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37篇,1篇为高被引论文;获省部级奖15项,发明专利24项。
二、研究方向与主要合作导师
1、土壤学
研究方向:
1)退化黑土生产力提升
2根际与土壤肥力
主要研究工作:
退化黑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演变规律与调控机制;农田黑土肥力与生产力修复与提升技术;根际生物变化对作物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合作导师:谷思玉、李淑敏、刘晓冰
2、植物营养学
研究方向:
1)植物营养原理与调控
2)施肥与环境安全
3)新型肥料与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主要研究工作:
以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上述作物高产优质的调控原理及施肥技术,以及新型肥料和优化施肥技术对环境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合作导师:彭显龙、魏丹
3、环境保护与修复
研究方向:
1)黑土污染的环境效应与修复;
2)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3)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工作:
研究黑土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转化规律及机制;单一复合条件下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及机制;黑土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修复;固体废弃物(秸秆、污泥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采用新型技术和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氮素,研究氮素的去除效能与机制;研究新兴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与方法。
合作导师:张颖、闫立龙
4、农业生态与气候变化
研究方向:
1)土壤改良
2)循环农业
3)农业生态学
4)黑土区多尺度氮、磷异质性的生态环境效应
5)应用气象与气候变化
主要研究工作:
秸秆炭化及土壤改良,盐碱地改良,畜禽粪污处理;农业碳汇及减排,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气象条件与作物产量品质关系,农业气象灾害规律与防御对策、气候变化与黑土区粮食生产能力关系;农业生态,土壤生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黑土区多尺度塑料污染异质性的生态环境效应。
合作导师:王宏燕、孙彦坤、周东兴、张少良
5、资源环境微生物
研究方向:
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农业环境生物修复
主要研究工作:
利用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生产食用菌、有机肥料及饲料等的技术(固体发酵技术,堆肥技术等)及原理研究。土壤及其他农业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及原理研究。低温生物质转化技术与原理研究。
合作导师:许修宏、李春艳、曲娟娟、侯宁
三、联系方式
博士后工作联系人:杨润清
电 话:0451-55190720 13766867776